服务热线:010-66095089/13521200337(微信)

  • 全国智慧农业“种子工程”案例征集活动号角吹响,2020我们一起出发!

    全国智慧农业“种子工程”案例征集活动号角吹响,2020我们一起出发!

  •  【申报】AIOT ✖ 大农业生态峰会暨智慧农业“种子工程”案例征集

    【申报】AIOT ✖ 大农业生态峰会暨智慧农业“种子工程”案例征集

  • 首届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征集\/中国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会

    首届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征集\/中国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会

  • 关于征集发布前沿领域科技成果相关事宜

    关于征集发布前沿领域科技成果相关事宜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边缘计算:智慧城市的下一个浪潮

发布时间:2018-4-20 8:04:24    点击量:1197
分享到: 0

  

  作者:王进

 

  目前,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处于一个概念到逐步落地的过程,而科技巨头与投资大佬是这一新浪潮重要的参与者。

  2017年10月,Alphabet旗下城市创新部门Sidewalk Labs宣布,将与加拿大多伦市合作,把该城市一块荒废的滨水区改造成名为Quayside的高科技新区,并希望该智慧城市项目能够成为全球可持续和互联城市的典范。

  该项目将改造800多英亩废弃的工业用地,物联网(IoT)将在其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开发、维护和发展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基础。

 

1.何谓“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服务。 

边缘计算是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对物联网而言,边缘计算技术取得突破,意味着通过本地设备就可实现数据分析与控制,无需交付云端处理。

这将大大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减轻云端负荷,为用户提供更快速的响应。

 

目前,全球正在使用的物联网设备大约有231.4亿个,而这一数字在未来两年内将上升到310亿。到2025年,预计将有800亿设备在使用和收集数据,所产生的数据量可达到180ZB,而2016年仅有1ZB。

 

“当前的IT基础设施是围绕以下几个基本假设设计的:足够的带宽支持任何远程应用程序;在远程云端中进行大量的运算,以及近于无限的存储空间。但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程序无法满足即时响应的需求。”

 

本质上,边缘计算关乎时间和规模。因为边缘计算在设备上发生,可以瞬间完成,这对复制人类对事件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

 

因此,边缘计算不是云计算的替代品,而是与之优势互补。

 

2.科技巨头的行动

 

云服务领导者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已经进入边缘计算领域,展示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可以完美地协同运行。

 

 

其Greengrass软件可以“将AWS无缝扩展到设备上,以便它们可以对其生成的数据进行本地操作,同时仍使用云端进行管理、分析和长期存储”。

 

微软Azure Stack将云端力量融入到数据收集的各个站点。数据可在本地处理,然后进行聚合分析与决策。

 

戴尔EMC的微模块数据中心(Micro Module Data Centers)将微型数据中心带到边缘计算中。

 

这些设备只占用标准停车位的一半空间。这些单元具有本地计算、存储和联网功能,能快速处理附近数据,而无需将数据返回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商。

 

施耐德电气提供的EcoStruxure™物联网系统架构和平台连接超过10亿台设备。

作为智能建筑技术的领导者,该公司的综合建筑管理系统“为智能建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激发用户生产力,并提供最佳的能源和运营效率。” 

 

3.建设于边缘计算上的城市

 

多伦多Sidewalk项目的愿景是将所有居民的环境管理、可访问性、移动性和安全结合起来,将其描述为“一个由数字技术和数据支持的地方,同时不会牺牲所有人应享有的隐私和安全”。

 

 

Sidewalk Labs还雄心勃勃地表示:“在其它任何地方,研究人员都无法接入如此广泛支持、标准化的数据平台和模型,使得城市得以快速创新。”

 

要实现这一愿景,就需要一种能将分钟分解成毫秒的响应能力,这就是边缘计算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 

 

该项目提出的连接方案包括:高速有线通讯、基于Wi-Fi和蜂窝技术的高带宽无线通信;以及使用低功耗广域网技术的远距离、低带宽连接。

 

边缘计算甚至可能改变建筑规范。

 

Sidewalk Labs就提出了基于结果的新的建筑规范设计:这一设计将要求该区域的所有建筑物实时收集建筑质量指标,包括噪音水平、空气质量、能源消耗、照明、结构完整性等等。

 

为此,Sidewalk Labs将为建筑物配备必要的传感器,并与该城市和省级机构合作,在现有规范框架内设计试点项目。

  

首页|关于协会|物联智库|会员服务|物联蜂群|创客空间|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 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49596号

电话:010-6609508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本站由制作维护 

公众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