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66095089/13521200337(微信)

  • 全国智慧农业“种子工程”案例征集活动号角吹响,2020我们一起出发!

    全国智慧农业“种子工程”案例征集活动号角吹响,2020我们一起出发!

  •  【申报】AIOT ✖ 大农业生态峰会暨智慧农业“种子工程”案例征集

    【申报】AIOT ✖ 大农业生态峰会暨智慧农业“种子工程”案例征集

  • 首届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征集\/中国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会

    首届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征集\/中国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会

  • 关于征集发布前沿领域科技成果相关事宜

    关于征集发布前沿领域科技成果相关事宜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小学生用智能音箱做题,用机器人抄作文……被孩子带跑偏的科技产品,是否真的只是无伤大雅?

发布时间:2019-2-22 8:19:07    点击量:308
分享到: 0

  

导  读

虽然科技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但孩子的想象力似乎是无穷无尽的,科技产品总能在他们手中找到新的打开方式,从而成为他们偷懒时的小帮手。

虽然科技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但孩子的想象力似乎是无穷无尽的,科技产品总能在他们手中找到新的打开方式,从而成为他们偷懒时的小帮手。

 

 

科技产品怎样被孩子带跑偏

 

 

又是一个寒假即将过去,对于孩子来讲,假期是愉快的,但收假是恐怖的,因为——寒假作业还没做完。笔者依稀记得自己学生时期通宵赶寒假作业的场景,但最近看到熊孩子们“机智”的利用智能科技解决作业问题,除了震惊,唯有“钦佩”。

 

 

 

事情是这样的:寒假期间,老师留了抄课文、写作文、数学卷、背单词等作业。刚放寒假,张女士就给女儿制定一份“寒假作业计划”,旅游、过节、补作业,争取在2月24日之前,把所有寒假作业补齐。2月13日,张女士发现,女儿仅用两天,就把所有的语文抄写作业都完成了,而且字迹工整,没有出现错字、改字的现象,看到女儿这么“用功”,她倍感欣慰。然而,在整理女儿房间时,张女士意外发现了“抄写神器”的存在。一个名为“写字机器人”的使用说明书上清清楚楚的写着, “可以模仿各种笔迹抄写文字”。在她的追问下,女儿对自己用800多块压岁钱在网上买了“写字机器人”的行为供认不讳,为了尽早到货,女儿还特意加了30多元的快递费。一怒之下,张女士摔碎了机器人,骂了女儿一顿。

 

 

 

初闻这则新闻,笔者也是震惊的,世间安有如此神器?好奇心驱使之下,笔者在淘宝上搜索了“写字机器人”,发现产品种类十分丰富,且价格数百甚至上千元,可谓不菲。据悉,该类产品不但能够模仿使用者笔迹书写指定内容,而且书写速度极快,每分钟可达40个字左右,连笔输入更快。

 

 

熊孩子既然能够想到用这些家长想不到的产品,那家中常备的智能产品有没有可能被利用呢?好奇心驱使之下,笔者继续查询,发现了这个

 

 

 

原来是美国一个六岁小孩,在做数学作业时提问亚马逊智能音箱Alexa“5-3等于多少?”在得到答案后,孩子还向着音箱说“谢谢Alexa帮我做作业。”这一幕无意中被他的母亲听到,母亲表示:“数学其实是他最喜欢的科目,他知道怎么做,就是犯懒,想走捷径。

 

 

 

小朋友总是很容易就能找到智能产品新的打开方式将其变为自己偷懒时的工具。虽然一时的偷懒可以获得轻松,但学习终究是自己的事,长期依赖科技产品,将严重影响到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不仅仅是利用智能设备在学习领域偷懒,孩子们在娱乐领域更是创意十足。

 

之前有家长担心孩子用智能手机打游戏,所以不愿意给孩子买智能机,转而买了智能手表,因为智能手表也具有打电话功能,所以家长觉得非常方便。然而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孩子居然仍然能够利用智能手表继续玩王者荣耀等游戏。

 

 

 

这到底是不是无伤大雅

 

 

尽管孩子们使用科技产品偷懒,但对于这一行为,目前来看大众并不都是反对的。

 

一些家长觉得无伤大雅。以“写字机器人”为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之所以使用这类产品是因为如今的孩子依然被布置了大量的抄写作业,而且不仅限于语文、英语、数学,甚至连计算机课程都有了抄写任务,数十乃至数百遍的抄写任务对于孩子实在是一种负担。诚然,学习需要重复,但不是毫无意义的重复。例如,老师可以筛选生僻字词或高频字让学生抄写3-5遍,但不应该是毫无意义的漫无目的的抄写上百遍。更有家长直言:“每分钟写40个字,还写了两天,可见孩子的作业量实在太大。”

 

科技不断进步下,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马云曾讲道:“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玩、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这样培养的孩子将找不到工作。”所以也有人认为,孩子知道利用智能音箱进行辅助也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孩子进行思考了的结果。

 

尽管如此,仍然有更多的人认为应该切断孩子对这一类智能科技在学习上的应用,并已经有所举措。

 

 

早在2018年初,微软小冰就宣布进入小米生态链智能设备——Yeelight语音助手。为了介入错综复杂的人类家庭关系,小冰进行了30天紧急家庭调教计划,拟学会如何与人类家庭进行相处。在计划结束后,小冰总结了“家庭生活五大送命点”,并向网友进行求助,其中排名第二的即为“如果家里小学生越来越频繁的求我替他们做算术题,可这么继续‘帮’他们就是害了他们。我该怎么拒绝呢?”

 

 

 

由此可见,即使是人工智能的小冰也知道,直接回答孩子们的算术题是帮助他们偷懒的错误行为。面对小冰的求助,众网友也积极建言献策,例如“小冰可以对孩子进行辅导,但不能直接讲答案”、“设定年龄段和年级限制,太简单的不能教,而是着重督促他们学习”等等。

 

当然,不同于其他品牌产品,小冰寻求成为家庭的一员,由此也可以从中看出微软的野心——将小冰打造成类似Windows操作系统的划时代产品。虽然不知道小冰最终采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棘手问题,但既然能够主动发现并大量学习,相比其他智能音箱定然能够更好的处理此类问题。

 

与之类似的,国内厂商也都发现了儿童使用智能音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AT则率先出手。

 

天猫在去年5月率先发布了智能音箱儿童版,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等,都是专为儿童设计。天猫儿童智能音箱不但能够与孩子进行对话,还可以对孩子进行心算练习等,成为孩子的玩具兼老师。

 

而百度在去年6月份推出的小度智能音箱则开始配备儿童模式,该模式下的小度音箱能够针对儿童进行一些定向设计,并开发了儿童语境下的多轮对话功能。在儿童模式下,小度智能音箱不但声音可以改变,也能够陪孩子玩耍和学习。

 

与之类似的,腾讯在去年年底推出的叮当智能屏也主打儿童模式,通过利用团队筛选带给孩子更丰富的寓教于乐体验。各企业纷纷出手,针对熊孩子利用智能产品“偷懒”的问题从技术源头加以控制。

 

 

科技影响总在预见之外

 

 

科技的影响总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甚至常常不是我们所预见的。

 

过去:人工智能代替人类

 

在人工智能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我们常常想的是在未来人工智能代替了人类怎么办,所以相关的文章层出不穷,甚至会具体分析医生、教师等各个职业是否会被取代,“哪些职业在未来能够不被AI取代”的文章总是吸引眼球。

 

尤其AlphaGo在围棋领域大败人类之后,人类突然发现,在一些好像对智力要求颇高的领域,人工智能仍然能够击败人类,进一步加剧了恐慌。

 

但人工智能注定只是机器,人区别于人工智能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情绪,而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在前阵子IBM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辩论中,人工智能终于败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选手能够在情绪上引导听众。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研发的工具,是服务于未来生活的。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强项相比是没有意义的,职业被取代也没有关系。因为就像汽车被发明出来作为工具一样,人类不可能与汽车比长途跑步,既比不过也没有任何意义;汽车取代了黄包车夫等职业,但相应的社会也在进步发展,人们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工作,人工智能亦如此。

 

所以,单纯的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是杞人忧天,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发挥人类的优势,培育创新性与创造力,在灵魂上丰富自己。

 

现在:科技影响教育从娃娃抓起

 

但正如历史的发展总是出乎大众预料一样,科技对人类的影响竟然最开始触及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孩子是国家乃至人类的未来希望。教育不单单只是为了给孩子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人,通过获取的知识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力、对自我的认知,并不断提高自己。

 

尽管孩子能够利用科技在一时偷懒,但与此同时科技产品既影响到了孩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又阻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将他们带到了一个比较危险的地步。正如孩子能够想到利用科技偷懒一样,他们的创造性更高,可塑性更强,而此时又是他们思维与创造性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自己积极探索的过程,保持求知欲,更多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如果一味的依赖机器偷懒,最终只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孩子作为整个社会呵护的群体,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已经在相关产品上做着改进,这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与此同时,作为家长,也应时刻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对于此类事情的发生,也还需要家长更温和、科学的指导孩子,而不是打骂体罚等。

 

未来:加强技术设置

 

尽管我们不知道未来新的技术又会在孩子手中有什么新的打开方式,但这些事件应该为我们敲响警钟。未来的产品应该更多的考虑使用人群,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其是否会为儿童带来可能的“偷懒方式”。相对应的,“儿童模式”或许是应该考虑的一项功能。

  

首页|关于协会|物联智库|会员服务|物联蜂群|创客空间|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 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49596号

电话:010-6609508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本站由制作维护 

公众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