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护林员坐在千里之外自己家里看护山林,一旦哪里燃起了山火,他可以遥控直升机前去灭火;消防员可以不再等待求救电话,因为城市里任何区域的温度异常,都会显示在他们的手机屏幕上;当患者感觉身体突发不适时,也不用拨打紧急电话,因为医院已经同步得知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且已派出了携带对症药品和器械的救护车;在我们把车开进自家车库时,汽车可能会告诉房间该亮起灯了,还会通知炉子开始加热饭菜,然后告诉浴室的显示器准备播放昨晚录下的新剧集。这些听起来充满科幻色彩的情节,物联网都能做到。
“物联网”是在21 世纪才出现的新词,它的英文名字是Internet of Things, 直译过来就是“物品的互联网”。显然,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扩展出来的新概念。我们已经知道,互联网最重要的用途,是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联接起来,让他们可以无障碍地交流和沟通。而物联网则是要把全世界的物品都联接起来,让它们也能沟通交流。
物联网的发展,是建立在近年来计算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进步基础之上的。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微型设备,利用它们把正在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并且随时生活在最好的状态中。物联网的目的就是通过为每一个物品分配一个编号并借助机器的感知,把承载数据的信息网络变成地球的神经系统。
物联网的技术基础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微型传感器和无线宽带网络,这三者都已经发展成熟。今天我们使用的二代身份证、公交一卡通,甚至许多学校或者公司的饭卡,都采用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些卡,其实只是把储存着唯一编号的微小芯片和天线封装在一起的不带电源的标签,也就相当于每件物品拥有的特别的名字。
只有名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了解它们的状态,传感器就能够完成这样的工作。人们甚至意识不到现在有多少传感器遍布在我们周围。树木上安装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探测森林火灾,桥梁上安装的振动传感器可以监控桥梁强度,甚至你手中的智能手机里也可能安装了五种以上的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侦测温度、湿度、重力、声音和图像,人们可以得到一件物品所有的细节。
传感器接收到的信息,还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给控制者。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可以瞬间完成大量的数据传输。当RFID 和传感器结合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微小的终端。它会标记出物品的身份和状态,通过无线网络或者有线网络,千里之外的人可以如临现场般掌控全局。至此,物联网的技术基础已经构建成形。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城市级的物联网应用: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利用电子眼和扫描系统的数据分析,对路况预测的准确率达到了85%,有效减少了堵车状况的发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安装了一种能够自动拍照识别和自动扣款的不停车交费系统,使城区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 以上;德国和美国几家汽车公司正在开发中的车—车信息通信系统,可以将其他汽车获知的信息传递到自己面前,从而获取更好的行车路线,降低能耗和排放,甚至完全避免车祸的发生。
踏入信息时代以来,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方便、更智能、更强大的信息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把这一切联接在一起的物联网,将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来源: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读本)